首页   -   禁毒知识  -   戒毒康复
自伤自残戒毒人员王某综合性教育矫治案例
2021-08-19
来源: 中国法律服务网
编辑:
浏览量: 2107
【案例背景】

(一)基本情况
    戒毒人员王某,男,30岁,安徽宿州人,未婚,无固定职业,初中文化。家中有父亲、姐姐,初三未毕业便辍学,跟同乡先后在黑龙江、上海等地打工流浪,自2005年起因吸毒在上海先后4次强制隔离戒毒,2017年2月因吸毒被公安机关决定强制隔离戒毒2年,3月遣送到安徽省南湖戒毒所戒毒。
    王某入所时面部、四肢有多处疤痕(多为烫伤、刀伤痕迹),神情沮丧;沉默寡言,在个别谈话时曾扬言自己身患多种潜伏疾病,不希望也不接受任何教育矫治,如不能遂愿,就采取极端方式面对,甚至以自伤自残的方式达到所外就医的目的。期间,王某反复强调身体不好,以胸闷、心动过速为由,频繁到医务室就诊,一个多月的时间,先后发生3次自伤自残行为。

【案例基本情况】

(一)问题分析
    民警通过查阅王某档案,与王某在上海曾经待过的戒毒所及其家人联系等方式,发现王某在上海戒毒期间,也是多次自伤自残,逃避正常管理。父亲、姐姐对他因多年吸毒导致家庭一贫如洗深感痛心、厌恶,彻底放弃不管。王某亲情观念淡薄,对家人不给钱吸毒心存怨恨,认为吸毒是个人自由,对政府强制戒毒心存抵触、仇视。心理测试诊断,王某属于抑郁质人格特征,有自伤自残等极端行为倾向。
    (二)矫治方案
    根据收集到的基本情况和心理测试结果,制定个性化矫治方案。
    1.强化直接管理,确保生命安全。对王某进行重点监管,明确承包责任,强化直接管理,充分发挥人员及科技力量,及时掌握思想动态。
    2.加大认知教育,端正戒毒态度。从法学角度让王某认识到自己是一个违法者;从社会学角度认识到自己也是一个受害者;从医学上认识到自己是个病人;从管理学、教育学上认识到所规队纪的重要性等。
    3.进行心理干预,转变不合理认知。心理咨询师对王某进行ABC认知疗法以及系统心理干预,利用宣泄、音乐治疗、沙盘疗法等综合手段,进行心理干预。
    4.进行情感修复,培养生活激情。通过民警、其他戒毒人员、亲人和“康乃馨”公益组织共同关心、关怀,改变孤僻冷漠的心理,帮助他重拾对生活的信心,激发生活热情。
   (三)具体实施情况
    1.加强管控措施,防止自伤自残。针对王某以往戒毒多次发生自伤自残情况,结合入所后的过激表现,以防止再次发生自伤自残等极端行为的发生,确保生命安全为首要任务。明确责任民警,加大学习、生活、习艺劳动和康复训练四大现场的保护力度,观察发现反常现象,及时准备应对措施,随时准备应急救助。由于措施到位,王某先后多次的极端行为均得到及时有效制止。
    2.关心身体生活,消除对抗情绪。针对亲人厌弃、自己自暴自弃的现状,民警用热心、爱心、耐心、恒心为王某营造温馨的戒治氛围,对自诉身体不适情况,民警不厌其烦带他到所内医院就诊,并通过转诊进行更加全面细致的检查,用科学的医疗诊断消除了他心理负担;经常开展个别谈话,问寒问暖,帮助他打开心门,接纳民警;注重以人为本,为王某申请困难补助,让他感受政府关怀;鼓励其他同戒对他提供帮助,助力融入戒治环境等。一个多月的坚持,王某性格逐渐开朗,与民警交流能说心里话。
    3.针对个性特征,开展心理干预。戒毒所心理咨询师对王某进行对其进行心理量表测试,结果诊断为轻度焦虑、重度抑郁,且存在过分自卑,对他人存有敌意等情况,个性测验属于典型内向不稳定型。心理咨询师开展心理辅导,利用宣泄、音乐治疗、沙盘疗法等综合手段,进行心理干预,取得一定效果。
    4.改变不合理认知,端正戒治态度。通过个别教育、集体授课和现身说法等方式,王某能真正认识到吸毒对个人、家庭及社会的危害,认识到国家、政府开展强制戒毒工作的重要意义,也逐渐认识到以前自己太任性,承认自己多次诈病是为了逃避矫治,企图以自伤自残方式来达到目的,对所外就医存侥幸心理,是民警的真诚和爱心感化了他,表示要正确面对现实,努力戒除毒瘾。
    5.修复家庭关系,赢得亲情支持。民警多次与其父亲和姐姐沟通联系,说明家庭亲情对坚定戒毒人员戒毒信心的重要性,希望他们能改变以往不理不问的做法。同时,民警向他们通报王某近期的向上向好的逐渐转变,邀请家人多次来所探视,进行规劝和鼓励。亲情的再次回归,王某重新获得家的归属感,脸上渐渐露出笑容。
    6.赏识激励教育,培养自尊自爱。为避免出现反复,民警开展赏识激励教育,在平时生活中,努力捕捉王某闪光点或者微小的进步,寻找突破点,予以表扬鼓励,王某的精气神也得到了提振,自尊心和荣誉感也慢慢苏醒,积极服从民警管理。
    7.多方人文关怀,营造温馨氛围。一方面戒毒所“康乃馨”公益组织的民警与王某进行结对帮扶,定期来队看望并购买生活用品,了解所思所想;另一方面民警安排同地域戒毒人员开展同伴教育,助力打开思想症结。以兴趣班为载体,动员王某根据自身喜好参加象棋、绘画兴趣班,在转移注意力的同时,培养积极生活情趣。
   (四)矫治效果
    王某自我评估:觉得以前以诈病或自伤自残的方式来逃避现实太幼稚,不能再“吸了进来,出去再吸”的恶性循环,不能再对不起民警和家人的关心,现在对自己比较有信心。
    王某家人反馈:探视或亲情电话时也有礼貌了,承认自己对不起家人,表示出去好好做人,报答家人。
    其他戒毒人员反馈:王某和以前判若两人,经常用自己的经历开导别人,性格开朗,与大家都能友好相处。
     民警评价:能遵守所规队纪,行为养成较好,积极服从中队工作安排,认真规划今后的生活。
    心理咨询师评估:基本纠正了不良认知,能正确对待涉及到自己的人和事,躯体性症状已消除,能以平和的心态和其他戒毒人员相处。

【案例思考】

(一)加强心理筛查。通过心理测试和日常行为观察,筛选出心理问题的高危人员,进行重点监控和心理疏导,提前做好危机干预工作,缓解心理压力,减少或避免极端行为的发生。
     (二)注重人文关怀。亲情能让戒毒人员找到家庭归属感,坚定戒治信心,戒毒场所要多方营造温馨戒治氛围,积极开展科学的教育矫治,在工作中积极实践探索,着力探索教育戒治新路径、新方法。
    (三)培养健康兴趣。鼓励戒毒人员培养积极健康的兴趣爱好,并为此搭建相关平台,积极有效地转移其注意力,从各类兴趣小组中找到快乐、自信。
    (四)持之以恒落实。戒毒人员的同一个问题出现反复是正常情况,民警要有充足的准备,始终把握戒毒人员的“三种属性”,坚持以人为本,用爱心、耐心、恒心促进教育戒治工作提质增效。




潍坊市禁毒协会
扫描关注二维码获取更多最新资讯
鲁ICP备2021026404号    投诉建议:0536-8833315    邮箱:wfsjdxh@163.com